不若化蝶啓航,海上笙歌
關于《九方天華》、《許宴》的題材選擇,一個是玄幻,一個是科幻。我想将這兩種風格的創作統稱為“幻想”題材,這也是我一直都想要創作的領域,只可惜許多事都被一點點擱置。
夢中所見都是各種世界,而我卻始終沒有将它們實現。這件事也讓我一度處于失眠的狀态中。《許宴》就是在許多個失眠的夜晚中寫出來的,因而它當上線的那一刻我就知道:我可以睡個好覺了。
還有專輯中的許多其他歌曲《關門弟子》、《多年後》無一不是我深夜看書、漫畫等有感而發,或者難以忘卻的遺憾或是願景而作成的歌曲。
《關門弟子》源于國畫之路未能圓滿,而這一點是我始終銘記的事情,不敢忘卻不敢繼續前行。國畫是一項需要心思放空而作的事情,在生活中的煩心事不斷增加之後,其實淨土越來越少,也就意味着那一分可以通過筆墨勾勒的心境也逐漸不存在了。
一旦浮躁起來,國畫的那種“仙”勁就沒有了。
至少,是我自己那份純粹的感覺越來越找不到的。
純粹很難尋找,不過在這張專輯的制作中,我倒是慢慢找回了那種感覺。《潔白的鋼琴,純真的夢》書寫的就是這樣的開端。
我有一個關于三角鋼琴的夢。或者說我覺得這不能算是夢,因為我的音樂之路就是從學生時代的那架三角鋼琴開始的,而它是純白色的,我至今難以忘卻。
盡管當時的我對于音樂沒有任何準确的學習,甚至連和弦和看譜都是自己學習的,但那些刻畫在三角鋼琴後面牆壁上的五線譜雕刻吸引着我。我曾試圖用拙劣的繪畫技術描摹下了那裏的譜子,并運用到了美術設計中。
當時的我對于這些,只有純粹。所以我管這首歌叫純真的夢,那種少年時代無法替代的純真。
這也是我關于潔白唯一的熱愛,其他的時候我都沒有那麽喜愛白色。在《生日蛋糕》的後續說明裏,我寫到《應許之約》中的那句“只要你心中始終如一”,也正是我對自己說的話,只要創作這件事我始終如一,創作給我的回饋也始終令我歡喜。
當我寫下《多年後》時,我明白這首一定是這張專輯的收尾了,因為它在展望未來,也訴說了過去的故事。
第一段的主歌書寫的是,過去的許多彷徨和挫折,被欺騙背叛,被迫中斷創作之路,被時間推着向前。可是夢中總有那片燈火依稀在遠處,雖然模糊可我知道它在。
第二段就書寫了我最直接的思慮,路上可有捷徑,只有步步腳印。曾經說過無論如何要同舟渡水,漸漸的人都遠去。
副歌部分提出的都是願景與問題。我自問多年後,我腳下前行的路是否是我年幼時一直希冀的。問多年後的我是否堅持最初那些年的信仰。我也希望多年後的“你”在游歷山川大澤時,站在雲海中回首時,內心依然如最初那般澄澈空明。
順便說一句,澄澈二字,便是我從最開始的《赤色火焰》中主角名字裏便隐含的深意。
當時預計二十萬字的小說也因各種原因虎頭蛇尾。有許多障礙曾阻擋我前行,也有許多流言蜚語在這一路上伴随。
但我的創作從來是為熱愛而生的,我開始學習不在意評論與謾罵,不再玻璃心(我應該不玻璃心的,因為我是ENTJ……)。
我也開始嘗試更多的創作,我向來是廣而非精的研究風格,意味着我喜歡跨領域融合的創作,但單一方向我知道自己一直做的不夠好,也在努力補救這一點。
當創作回歸創作,我找到了最初的本心。我想這就是這張專輯的的名字由來與意義,這是我的凡心所向。
至于在首單中寫到的,平生所能無非幾字,說的就是除了創作,別的各種娛樂我都不太擅長也不太感興趣罷了。
所以這最後一張,串聯了整個專輯的前後創作思路。最後一首,是希冀。我一直很喜歡水,所以化蝶啓航,海上笙歌,對我來說是一串具有魔力的文字。
我向往那樣的世界,說不定某一天,也會創作那樣一個海上笙歌的世界。那我想應該會是史詩奇幻。
果然,我真的很喜歡史詩題材。
期待創作之路的前行。
啓航,海上笙歌。